EDCs、PPCPs、PFCs、BFRs……這些你了解嗎?
這些符號代表的是不同的環境污染物,還是目前人們普遍以為的新污染,生態環境部負責人介紹,新污染物與COD、氨氮等常規污染物相比,他們在環境中的存在量和等級不高,卻是有毒害性、難降解、持久性等特點。新污染防治工作上,篩查、鑒別它們則需要依賴與專業、精密度高的檢測儀器。
可以說,在目前的新型防治技術中,監測方法和技術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發布了《水質 6種鄰苯二甲酸脂類化合物的測定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土壤和沉積物 20種多溴聯苯的測定 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及《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在內的三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
前兩廂標準,為首次發布,并且定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如果仔細解讀這幾份標準,可以發現它對于新污染物的監測提出了具體要求。
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多溴聯苯皆歸屬于新污染物的范圍,有業內專家表示,PAEs屬于持久有機污染物,可能會導致生殖機能下降,或者是生理現象、降低生物體的免疫力,并誘發腫瘤等。
PBBs則具有半揮發性,可以遠距離遷移,分解速度也比較緩慢,該污染物進入人體組織,有相關研究表明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嚴重損壞。
新污染的治理任務,也需要盡快有所進展。
不管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是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相關環境保護政策,我們都能發現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正在朝更深的領域發展。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負責人此前介紹到,2021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新污染物調查試點環境監測工作,陸續開展了新污染物調查試點環境監測方案研究、新污染物調查點位網絡優化研究等等。
生態環境部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更是明確,未來將加大新污染物治理,進一步實現對重點新污染物施行全過程管控,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新污染物監測水平需要提升,換個角度看,面向監測企業的發展機會也在新污染物上。環保企業加快新污染物監測技術的推進速度,必然再度激發市場活力,促使企業加速邁進行業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