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車網消息,2月22日,網傳多氟多鈉離子電池3月份將推向市場。對此消息,多氟多工作人員回應稱,現在已有產品在客戶車上裝車測試。
“合作方還不能講,簽有商業性保密協議。但是現在已經有產品在客戶車上裝車測試了。電池生產出來需要實驗室數據,最重要的是裝車測試,車輛的匹配程度,還有冬標極寒、夏標極溫測試。如果這款車發布,是會開發布會的,我們會在發布會之后進行相應的公告。”
不久前,多氟多總經理許飛在一場鋰電行業直播活動時曾表示,到2023年底,公司河南生產基地預計將建成1GWh的鈉離子電池產能,廣西生產基地則規劃于2025年建成5GWh的鈉離子電池產能。
![](/static/upload/image/20230224/1677205988369279.png)
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產業已進入到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發展階段,愈發細分的市場對電池提出了差異化的需求。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對于電池基礎材料的研發速度正在加快,這為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打開了雙向窗口。
事實上,鈉離子電池并不是新鮮事物。在此之前,鈉離子電池主要被應用在儲能電站、低速車等領域。相比鋰離子電池而言,鈉離子電池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成本以及充電時間上。現在市面上常見的三元鋰電池即便是在直流快充的加持下,將電量從20%充至80%通常需要30分鐘的時間,磷酸鐵鋰電池充電時間則更長。而鈉離子電池的充電時間只需要15分鐘,解決了電動車充電時間過長的問題。
此外,政策層面不斷釋放積極信號。近兩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相繼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均提到,要研發鈉離子電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儲能技術。
《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根據鈉離子電池各潛在應用場景對電池的需求量進行測算,理論上,鈉離子電池在100%滲透的情況下,在2026年的市場空間可達到369.5GWh,市場規模達到1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