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自然資源局獲悉,在新一輪找礦行動中,當地發現一處大型鉬礦床,初步探明鉬資源礦石量約1億噸,金屬量13萬噸,鉬礦體中共伴生銀、金、鋅、鉛、銅等多種金屬礦產,具有價值高、儲量大等優點。現在野外勘探工作處于收尾階段。
據悉,該大型鉬礦床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新地村與橋頭鎮和頁勿蘇村交界處的青石洞子西礦區,發現該礦床的赤峰市庚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計劃對所屬礦區進行進一步勘查和開發,預計在5年內形成規模化的有色金屬開發利用資源基地。
鉬,作為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戰略資源,以其獨特的性能廣泛應用于鋼鐵冶金、農用化肥、電氣化工和航天等領域。根據USGS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鉬礦資源儲量為580萬噸,占全球資源儲量的38.67%。其次為美國和秘魯,2023年鉬礦資源儲量分別為350萬噸和150萬噸,分別占比23.33%和10.00%。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鉬生產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鉬產量約26萬噸,其中,中國約11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42.3%。
在國內,鉬礦資源的分布同樣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省份和地區。就各省(區)來看,河南最多,占全國鉬礦總儲量的30.1%,其次陜西占13.6%、吉林占13%,前三位共占56.5%。另外儲量較多的省(區)還有:山東占6.7%、河北占4%、遼寧占3.7%、內蒙古占3.6%。以上8個省(區)合計儲量占全國鉬礦總儲量的81.1%。我國鉬礦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大型礦床多,陜西金堆城、河南欒川、遼寧楊家仗子、吉林大黑山鉬礦均屬世界級規模的大礦。
從企業來看,國內鉬礦相關有金鉬股份、洛陽鉬業、中國中鐵(鹿鳴礦業)、江西銅業(德興銅礦)、紫金礦業(巨龍銅礦、沙坪溝鉬礦、多寶山銅礦)等,上述5家企業2023年合計產量約7.16萬噸,約占國內市場的65%。金鉬股份是國內最大的鉬礦開采及鉬產品生產商,擁有陜西的金錐城鉬礦與河南的東溝鉬礦兩個核心礦山,產能都在一萬噸左右。
同時,金鉬股份還參股了季德鉬礦與沙坪溝鉬礦,持股分別約18.3%和10%。洛陽鉬業以鉬起家,但核心業務已經轉向銅、鈷。目前,洛陽鉬業擁有兩個在產鉬礦,均在河南,分別是三道莊、上房溝,一個在建鉬礦為新疆的東戈壁鉬礦。中國中鐵的鉬礦主要是鹿鳴鉬礦,年產約1.5萬噸,也伴生0.1萬噸的銅;江銅和紫金礦業的鉬產品主要是銅的副產品,其中江銅鉬年產量約為1萬噸,紫金礦業約0.8萬噸。但紫金在建的沙坪溝鉬礦是亞洲最大的鉬礦,2027年會投產,產能高達2.7萬噸,按照紫金礦業的發展規劃,2028年,紫金礦業鉬產量將達到2.5-3.5萬噸。
自2017年以來,在鉬供應端產量保持穩定,而鉬需求穩步提升的背景下,全球和國內鉬行業供需格局都呈現緊平衡狀態,鉬價格也進入上漲周期,2023年鉬均價達到了53.1萬噸。未來兩年,鉬的供給端增量不大,增量集中于2027年及以后,主要是沙坪溝項目投產,新增2.72萬噸產能,以及大黑山鉬礦擴產,新增0.64萬噸。
而需求端,我國鋼鐵行業正在經歷結構調整,將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不銹鋼、特種鋼等合金鋼方向發展。在國內特鋼需求拉動下,國內鉬需求增速遠高于全球。除此之外,鉬作為“能源金屬”,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促進鉬的需求增長。鉬,這種“小金屬”,有望繼續開啟上漲的第二階段。
來源:礦業匯
圖文如有侵權,敬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