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2025年開年什么最火?除了哪吒2就是DeepSeek(全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2025年2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羅湖管理局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取得突破,成功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應用。同月,茂名荔枝產業大數據平臺宣布完成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推動實現荔枝生產管理“AI精準指導”和“數據驅動決策”,病蟲害診斷從人工經驗判斷轉向AI秒級分析,準確率提升至95%,生產效率提升30%。
環顧四周,AI之風蔚然已成。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使用AI降本增效,規劃未來市場。于是索性提問DeepSeek:中國礦業未來10年趨勢是什么?哪些礦企將被淘汰?
一、行業整體趨勢
智能化與自動化加速滲透
技術驅動:礦山智能化將從示范項目向全面推廣過渡,核心方向包括AI與大模型應用(如無人駕駛礦卡、井下機器人)、物聯網設備監控、5G+AI智慧巡檢系統等,預計2025-2030年智能化設備市場復合增長率達12%。
政策支持:國家《關于推進智慧礦山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要求提升礦山智能化水平,到“十四五”末建成1000座智能礦山,當前滲透率不足20%,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綠色化與環保升級
清潔生產:環保政策趨嚴推動綠色開采技術(如資源回收、生態修復)和循環經濟模式,大宗礦產回收率超50%,戰略性礦產(鋰、鈷等)回收技術潛力顯著。
ESG導向:企業需符合低碳要求,如替代燃料使用、電氣化改造,高污染企業面臨淘汰風險。
國際化與資源整合
通過“一帶一路”深化國際合作,2023年中國對外地質合作項目達102個,重點布局非洲、南美等資源富集區,獲取鋰、稀土等戰略資源。
二、細分礦種潛力與方向
鋰礦
需求驅動: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需求激增,鋰資源仍為關鍵。預計未來通過綠地勘探(如青海鹽湖、四川鋰輝石)和海外合作(如非洲鋰礦項目)擴大供給。
技術方向:鹽湖提鋰技術優化、鋰渣資源化利用。
稀土礦
戰略地位:稀土是高端制造(永磁材料、軍工)的核心原料,國家將強化資源管控,推動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如稀土永磁電機)612。
政策風險:小型非法開采企業將被整合,行業集中度提升10。
石墨礦
新興應用:負極材料需求隨動力電池增長,石墨烯技術商業化加速,內蒙古、黑龍江等產區將向深加工轉型610。
銅礦
供需緊平衡:2024-2027年全球銅礦產能增速下降至2.3%,需求端受新能源(風電、光伏)支撐,價格中樞上行,需關注智利、秘魯等地的罷工風險。
三、政策淘汰風險與受影響礦企
淘汰對象
小型煤礦與鐵礦:產能落后、安全不達標的中小企業,受安監政策(如《煤礦安全生產條例》)和環保限產(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影響,逐步退出市場。
高污染非金屬礦:如小規模磷礦、石膏礦,因環保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面臨關停。
政策依據
智能化門檻:政策要求煤礦井下作業人員減少20%-30%,未達標企業將被限制擴產。
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水源地周邊礦山強制退出,如《礦山生態修復管理辦法》要求2025年前完成歷史遺留礦山修復50%。
四、企業戰略建議
技術投入:布局智能化設備(如三機一架)、AI決策系統,降低人力成本。
資源循環: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尾礦綜合利用技術,提升資源回收率。
國際合作:通過參股或EPC模式參與海外礦山開發,規避國內資源約束。
總結
未來十年中國礦山行業將呈現“智能化主導、綠色化轉型、國際化布局”的格局,鋰、稀土、銅等戰略礦產需求強勁,而高耗能、低效產能企業將被政策清退。企業需緊跟技術升級與ESG要求,以應對行業變革。
注:本文來源于洲際礦山整理自DeepSeek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