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風水輪流轉,在新能源汽車空前發展之下,2022年鋰礦行業迎來了“盛世”。
7月14日,“中國鋰王”天齊鋰業(125.500, -0.05, -0.04%)發布業績預告,稱2022年上半年,集團預期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預計為人民幣96億元至人民幣116億元,同比增長約11089.14%至13420.21%。
據上海鋼聯(20.930, -0.46, -2.15%)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碳酸鋰價格為47.25萬元/噸,近一年內價格增長超過5倍。消息面,在北京時間7月14日,風投基金CraftVentures的一位合伙人大衛·薩克斯(DavidSacks)在推特上寫道:“如果今年還能證明什么的話,那就是沒有能源的獨立,就沒有安全(可言)”。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Musk)在該條推文下回復稱:“絕對的。鋰電池就是新的石油。”
多家鋰礦企業凈利增超數十倍
(部分鋰礦相關企業業績增長情況;苗詩雨 制表)(部分鋰礦相關企業業績增長情況;苗詩雨 制表)
在各行業半年業績報集中預批的時間點,鋰礦業多家企業超數十倍的凈利潤增長引起了各界關注。
7月14日,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鋰業巨頭天齊鋰業披露半年報預期業績,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96億元-1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089.14%-13420.2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84.6億元-103.8億元,同比增長約43625.90%至53549.51%。
實際上,《華夏時報》記者梳理多家鋰礦企業的業績預告后發現,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鋰概念上下游相關企業,包括融捷股份(145.880, 4.58, 3.24%)、天華超凈(86.870, 0.87, 1.01%)、西藏礦業(59.040, 1.81, 3.16%)等企業的凈利潤扭虧、預增甚至業績大漲數十倍的并不在少數。其中,據融捷股份半年業績測算,其第二季度單季度的凈利潤增長,還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鋰礦企業喜報接踵而來,也讓資本市場再迎狂歡。7月14日上午,新能源板塊領漲大盤,其中鋰電板塊勢頭強勁,盤中南都電源(19.750, 0.89, 4.72%)漲幅逼近20%,科信技術(26.180, -0.32, -1.21%)、鵬輝能源(82.140, 0.65, 0.80%)、天能股份(37.440, -0.78, -2.04%)、星云股份(43.390, -0.63, -1.43%)、百川股份(13.460, -0.14, -1.03%)緊隨其后,漲超10%,截至當日收盤,鋰電池板塊整體漲2.38%。寧德時代(540.930, -15.08, -2.71%)、華友鈷業(91.850, -2.13, -2.27%)、比亞迪(341.800, 18.80, 5.82%)個股資金主力凈流入均超4.5億元。
對于鋰業的火熱,鑫欏資訊研究員張金惠在7月14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眼下新能源汽車爆發速度超乎鋰電行業供應鏈的預判,是鋰相關企業出現業績火爆的主要原因。因為原料的稀缺,2021年以來,主要產品碳酸鋰的價格從5萬元/噸飆升至高點50萬元/噸,再回落徘徊在45萬元/噸的區間,原料供不應求的局面加上近10倍的價格增長,也讓產業鏈企業的毛利一路走高。
鋰礦企業機遇、風險并存
據悉,2022年上半年,鋰礦行業相關產品的價格飆高。生意社、上海鋼聯等多數據平臺監測顯示,2022年以來,碳酸鋰最高價格超50萬元/噸,隨后回調,但截至當下,價格依舊高位震蕩。
據國泰君安(14.150, -0.17, -1.19%)證券7月13日發布研報顯示,電池級碳酸鋰散單成交價47-48萬元/噸,均價較前一周持平;工業級碳酸鋰成交價45.5-46萬元/噸左右,較前一周上漲0.3萬元/噸。從基本面判斷,短期鋰供需繼續緊張,鋰價維持高位走勢。
但高回報往往意味著高風險,對于鋰礦來說也不例外。
張金惠提醒道,雖然當前鋰礦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00%以上,但相對部分企業來說,在各路甚至全球資金涌入的情況下,鋰礦的價格是存在溢價甚至虛高,企業此時選擇投資或者新買鋰礦都是高價高估值進入,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需要把風險降到最低,同樣需要借助一些外力,來幫助我們更好的達成利潤最大化,目前易諾科技針對鋰電池行業的資源回收需求已經拓展了更多可檢測鋰電池的手持式光譜儀,精準快速的檢測效果,讓鋰電行業的客戶,能做出最快的定價選擇和判斷,以此來達成更高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