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兩周內,銅價從刷新歷史高位到暴跌,上演了一幕令全球市場瞠目結舌的“過山車”行情。
就在兩周前還在市場中炙手可熱的“明星”——銅,在清明節遭遇“滑鐵盧”。國外方面,近期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沖上1萬美元/噸高位后,掉頭向下,4月4日盤中跌至8644美元/噸;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銅期貨價格也是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跌,4月4日收于4.38美元/磅。國內方面,截至4月7日收盤,滬銅主力合約最低已觸及7364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550元,跌幅達7.01%。

而在兩周前,美銅價格還曾強勢刷新歷史高位,美國當地時間3月25日,COMEX銅價一度上漲至每磅5.374美元,刷新了2024年5月時創下的每磅5.199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滬銅也不遑多讓,Wind數據顯示,3月26日,滬銅主力收于8.2萬元/噸,創下年內新高。
作為全球經濟“晴雨表”的銅價下跌,直接反映了市場對工業活動放緩的擔憂。針對近期銅價下跌原因,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朱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本輪銅價下跌的核心還是對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尤其是近期美國宣布對華加征34%關稅,直接沖擊全球市場,增加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受遏制的擔憂。作為關鍵工業原材料的銅,隨著全球貿易疲軟與經濟增速預期放緩導致工業需求降低,其需求預期被大幅下調。

圖片來源:網絡
自美國宣布此輪貿易戰開始,外盤有色金屬價格普遍暴跌,對國內市場形成了強大的沖擊。
根據美國關稅文件顯示,以下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的約束,包括:已經受到第232條關稅約束的鋼鋁制品、汽車和汽車零部件,以及未來可能受到第232條關稅約束的商品;銅、藥品、半導體、木制品、黃金;在美國無法獲得的能源和其他某些礦物等。雖然銅、鋁等工業金屬價格并沒有受到“對等關稅”待遇,但是市場對于前期因為關稅傳言而大量進口囤積的金屬銅,卻因為對等關稅落地的影響,出現大幅回落。
國信期貨有色首席分析師顧馮達表示:“以銅為代表的有色金屬因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和全球制造業復蘇而顯著承壓。4月7日,以銅和原油為代表的多個大宗工業品期貨品種一度觸及跌停,多數周期品觸及近期低位,反映了市場對工業金屬宏觀沖擊下需求前景的悲觀預期。”

圖片來源:網絡
此外,近期一些官方政府與投資機構也下調了銅價預期。
據外媒報道,智利政府將把預計的銅平均價格從目前的每磅4.25美元降至每磅3.90至4美元?;ㄆ煅芯浚–iti Research)近日發布的報告將三個月期銅價格預期從每噸10000美元下調至9500美元。
在此背景下,銅價將走向何方?
短期來看,大部分機構認為銅價將會有所承壓。
廣發期貨研究員周敏波在研報中指出,展望后市,美國對等關稅大幅超市場預期,成本抬升帶來的需求沖擊使得美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有所上升,海外衰退風險給銅價帶來的壓力,短期銅價偏弱。
申銀萬國研報表示,LME銅價大幅下跌,精礦加工費低位影響冶煉產量,盡管國內下游需求穩定,但出口變化和美元、人民幣匯率等因素可能繼續施壓銅價。
金瑞期貨研報認為,展望后市,關稅政策超預期,短期造成風險資產普遍大跌,目前銅價回落存在尚未結束可能。
長期來看,由于銅的資源稀缺性與能源轉型驅動,銅價有望上移。
首席研究員朱清表示,在未來新能源背景下,隨著銅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銅市場仍有供需缺口,長期來看,銅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來源:礦業界
圖文如有侵權,敬請聯系刪除